不動產買賣交易,房地合一稅,交易流程注意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不動產買賣交易,不動產資訊,不動產投資,房地產資訊,房地產新聞,房地產投資,買屋注意事項,賣屋注意費用,賣屋注意流程,交易流程注意,交易流程安全,房地合一稅,房地合一稅2.0,土地增值稅,買賣過戶交易,稅繳納,地價稅,地價稅繳納,房屋稅繳納,房屋稅過戶,區段徵收,區段徵收資訊,土地重劃,土地重劃資訊,市地重劃資訊,獎勵容積,申請分區證明,申請建築線,申請土地鑑界,土地鑑界流程,高雄投資土地,高雄投資建地,高雄投資工業地,大寮投資工業地,大寮投資土地,大寮投資建地,岡山投資工業地,岡山投資土地,岡山投資建地,燕巢投資工業地,燕巢投資土地,燕巢投資建地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452454最後頁
共4823筆/共483頁
房市續吹冷風 土增稅前3月稅收年減近4成 17年來最大減量2023/04/15發佈

不動產市場續吹冷風,根據財政部統計,與不動產有關的土地增值稅、契稅及房地合一稅等稅收持續衰退,其中土增稅前 3 月稅收年減 38.4%,是近 17 年最大減量,契稅前 3 月稅收減量則是歷年同期最大。



根據財政部今 (14) 日公布的統計,3 月土地增值稅稅收 69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39 億元、年減幅 36%,累計前 3 月實徵淨額 176 億元,年減 110 億元、年減幅 38.4%。



財政部統計處專門委員梁冠璇表示,前 3 月土增稅實徵淨額年減 110 億元,是 2007 年來、近 17 年來同期最大減量;年減幅 38.4% 則是 2010 年、近 14 年最大減幅。



根據統計,土增稅 3 月徵起件數共 4 萬 9552 件,較去年同期減少 1 萬 4680 件、年減 22.9%;累計前 3 月徵起件數共 12 萬 8734 件,較去年同期減少 4 萬 2293 件、年減 24.7%。



契稅部分,3 月實徵淨額 13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4 億元、年減 26.3%;累計前 3 月實徵淨額 32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2 億元,減量為歷年同期最大,年減 26.9%,主因是房屋買賣移轉件數減少。



房地合一稅部分,3 月實徵淨額 27.07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2.41 億元、年減 8.2%;累計前 3 月實徵淨額 64.18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8.71 億元、年減 12%。



觀察六都表現,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及台南市 3 月個人房地合一稅都較去年同期減少;前 3 月包括台北市、台中市及台南市的個人房地合一稅也較去年同期衰退。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新成屋佔比創新高 半數台中人愛買新房 專家說原因2023/04/15發佈



▲根據聯徵資料統計,購買3年內新屋和20年以上老屋呈現兩極化趨勢。(台灣房屋提供)



現代人買房一定「喜新厭舊」嗎? 根據聯徵中心統計,2022年第四季的買房申貸狀況,3年內新成屋案件佔整體樣本數的39.6%,比10年前增加13個百分點,也創下聯徵資料的歷年新高紀錄,至於30年以上的老屋,則佔21.1%居次,屋齡21~30年的16.3%占比第3,顯示購屋屋齡朝兩極化發展。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購屋屋齡兩極化,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近年市區開發趨向飽和,新興重劃區遍地開花,許多首購看上重劃區總價低,預售屋分階段付款壓力小,以及區域發展未來性高等三大優勢,吸引不少購屋族青睞,且疫後接案型SOHO族增加,一般事務所型態的新屋交易也增加,而這些新屋的屋況好、估值高,申請貸款的比例也較老屋高,因此佔比居冠。



 





另外一方面,屋齡20年以上的貸款資料,也占了將近4成,主要因為2005年修訂《建築技術規則》後,規定8層樓以上住宅須設置2座安全梯,此後建案公設比拉高,也讓目前市場上屋齡逾20年的建物,享有相對低的公設比,居住坪數實在,吸引務實購屋族購入。



進一步觀察第四季聯徵資料發現,六都中申貸購買3年內新屋的佔比,以台中市佔54.6%最多,其次是桃園市45%,占比最小的則是台北市佔11.1%。



張旭嵐分析,近10年來全台的新興重劃區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其中台中市也是重劃最積極的縣市,像是11期、14期、廍子、水湳經貿及各單元重劃區,吸引眾多建商購地推案,新屋量大;桃園近年則有青埔、A7、中路特區、小檜溪等推案熱區,且屋齡輕、單價低。



而開發趨近飽和房價又高的台北,多半得靠都更才能推新案,且總價門檻高,使得台北購屋族只能「買老」或「脫北」,因此成為新屋申貸交易最少的區域。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3年內的新成屋由於屋齡新、尚未折舊,甚至不乏預售屋交屋後的整批貸款,去年核貸成數近8成,且貸款利率約1.4~1.9%,比起30年以上老屋貸款成數平均約7成5、貸款利率1.5~2%,新成屋貸款條件相對較佳。



不過張菱育也提醒,屋齡新的社區,多半會規劃許多公共空間和休閒設施,因此大多數新屋的公設比高,實際室內使用坪數較小,價格也比同區中古屋高,且部分新興重劃區的地點較偏,購屋族下手前可先評估周邊生活機能成熟度,和點燈率,避免日後轉手不易。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首季房地交易稅收續呈3衰 土增稅年減逾百億2023/04/15發佈

房市持續低靡,財政部統計首季房地交易相關稅目,相比去年同期持續呈現「3衰」。其中,土地增值稅前3月實徵新台幣176億元,衰退110億元、創近17年同期最大減量;年減38.4%、為14年同期最深跌幅。



財政部今天公布3月全國賦稅收入2147億元、年增5.9%;累計1至3月實徵淨額48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9%。



財政部統計處專門委員梁冠璇表示,稅收增減趨勢呈現「車市旺、房市冷、股市值得期待」;其中,房市方面,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持續呈現負成長,房地交易有趨緩現象。



檢視相關稅目,土增稅3月實徵69億元、年減36%,連12黑。累計1至3月實徵176億元,衰退110億元、為民國96年來同期最大減量;年減38.4%、是99年來同期最深跌幅;梁冠璇說,主因是去年同期有大額稅款案件。



契稅方面,3月實徵13億元、年減26.3%,排除遞延入帳因素寫連12黑;累計1至3月實徵32億元、年減26.9%;梁冠璇指出,主因房屋買賣移轉案件減少。



至於個人房地合一稅,3月實徵27.07億元、衰退8.2%,前3月稅額64.18億元、年減12%。觀察首季各縣市情形,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稅額正成長7.7%、10.8%、7.8%;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分別衰退25.8%、23.8%、33.8%。



談及房市相關稅收減少因素,梁冠璇表示,可歸納3大因素,首先是比較基期高,因為部分縣市在去年同期有大額移轉案件;再者,央行升息,使購屋資金成本增加;最後,經濟成長動能偏弱,投資人更趨保守審慎,也影響房地交易情勢。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民眾看跌比例增 房價卻沒降 市況續陷僵持期2023/04/15發佈





儘管多項打炒房政策影響房市交易,但房價未有顯著下滑現象,整體市況陷入僵持期,根據中信房屋調查,有43.8%的民眾認為2023年上半年的房價依舊穩固,但與上季調查50.7%,下滑了6.9個百分比,有32.6%認為房價將下跌,23.8%認為房價將上漲,相比上季調查,民眾看跌心態逐漸加強。



 而對於央行升息與通膨的看法,有42.0%的民眾認為央行今年會再升息半碼,82.2%的民眾認為通貨膨脹現象將持續加劇,相比上季調查的55.0%,上揚了27.2的百分點。



 





而在通膨壓力之下,有40.3%的民眾認為不動產投資最保值,相比上季增加了7.1個百分點,民眾定存的信心也隨升息提高,從14.2%增加到18.1%。對於黃金的保值性則持平,對股票的保值性的信心有滑落跡象,從19.2%下滑到13.3%,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謝欣亞表示,雖3月房市有回溫現象,但民眾看跌心態濃厚,買賣雙方對價格分歧持續拉大,市場進入僵持期,受政策與升息影響,投資客撒手出場,剛性買家觀望中,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在通膨壓力之下,避險型客戶有機會將資產轉往置產。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不買房改買商辦! 高資產族鎖定投資長期收益不動產2023/04/15發佈

平均地權條例「管住不管商」,吸引高端族購買「億級商辦」,擁有長期收益的商用不動產市場,將會成為法人的置產重心,業界認為,商辦至少再熱5年,有專家預測,商辦行情會先漲後跌。



 



圖/TVBS



D&ARealty創辦人陳侯勳:「這裡的辦公氛圍是非常好的。」



 



半開放的辦公環境,集合多家新創公司,這裡是位於內湖科學園區的商辦大樓。



 



D&ARealty創辦人陳侯勳:「這個案子是非常特殊,因為它新建的A級商辦的等級,但是有政府的一些提供的方案補助,所以對新創公司來講非常受歡迎。」



 



房產投資業者自己想在同一棟樓多租一戶辦公室,排隊都要排到第60幾位,就知道有多搶手。



 



D&ARealty創辦人陳侯勳:「交通方便,它就在內湖內科最主要的瑞光路上,附近又有港墘捷運站、西湖捷運站等等。」



 



有談判大叔稱號的陳侯勳,本業是房地產投資顧問,有超過1千場商業談判的經驗,輔導兩岸房地產投資總額高達108億台幣,要投資商辦,他有自己的一套。



 



D&ARealty創辦人陳侯勳:「你的這筆資金可以持有十年以上,以十年為單位的話,反而可以回到老城區比如說台北車站附近,它的價格是比較好談的,那邊大部分都是小的面積,所以租金投報率可以到,我們講沒有做特殊經營的話,差不多是3%。」



 



北市商辦大樓林立,今年房市329檔期,出現住宅冷、商辦熱的光景,台北市商辦出現2000億元案量,占北台灣推案量的半數,近幾年不少建商,布局有長期收益的商用不動產,業界推測,商辦市場至少再熱5年。



 



柏萊資產管理顧問執行董事方皓:「就辦公室來說它本身還是一個滿剛性需求的市場,台北市現在的辦公室的空置率一直都算是偏低,不會大到是可能房東需要去降價來去求租的一個狀況。」



 



圖/TVBS



建商尋找新商機,法人也搶搭熱潮,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最快5-6月上路,將減少高資產族以公司名義買屋的機會,不少高端族搶搭「末班車」,以法人置產,使商辦行情突破每坪200萬元大關,儘管如此,疫情後的經濟有待復甦,商辦市場還存在變數。



 



D&ARealty創辦人陳侯勳:「平均地權條例通過之後,本來投資商旅或住宅的資金轉移到商辦而短暫的漲幅,產生漲幅,可是因為終端的租客他付不起那麼高的租金,甚至租金正在下降,所以這個投資的需求是空的是虛的,新冠疫情之後這個市場可能會產生一些陷阱,所謂的陷阱就是說因為大家越來越習慣在家工作,也就是說70坪以上的辦公室,現在其實它的空置率越來越高。」



 



市場還仍渾沌不明,景氣走弱,國內外企業對資本支出態度謹慎,商辦租賃受到衝擊,商辦不動產業者世邦魏理仕就認為,自用型買方短期內會暫緩置產計畫。



 



世邦魏理仕資深董事李嘉玶:「從去年開始的話房市的買氣就開始持續降溫,那在建商購買土地的方面,其實也看的到它的速度越來越緩慢。」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統計,2023年第一季,台北市中心辦公室租賃市場平均空置率由前一季的3.5%上升到5.5%。全台大型不動產交易,土地及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合計36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減少57%,創下2017年第三季以來,單季最低成交量。若聚焦在商用不動產市場,第一季成交額只有181億元,年減54%,其中辦公室投資就大幅衰退72%。土地市場今年首季成交額18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9%。



 



世邦魏理仕資深董事李嘉玶:「最主要還是因為今年以來,不管是國外或是國內的經濟成長,持續的趨緩,那再加上央行其實第一季又繼續的升息,所以其實對整體的投資氣氛有滿大的影響。」



 



儘管挑戰不斷,但像是綠色商辦崛起、產業剛需、公辦都更熱絡,對商辦市場而言,會是強心針。



 



柏萊資產管理顧問方皓:「整個工業的一個市場其實還滿蓬勃的,綠色建築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包含到是2023年之後上市櫃公司有被要求要出永續經營報告書。」



 



圖/TVBS



業界認為,北市未來5年將出現100萬坪到120萬坪的超大量商辦,龐大的供給量,要如何順利消化,是一大挑戰。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便利又增值 台北捷運這5站房價漲幅最高2023/04/14發佈

不管是上班、出遊,大台北地區居民的生活已離不開台北捷運,住在捷運站附近是許多台北居民選擇居所的優先考量。若是該站點未來發展有利多,或是環境優秀具有增值機會,更是一大優勢。永慶房屋盤點2022年台北捷運118個站點周遭平均房價漲幅,年漲幅前5名分別為忠孝復興站、北門站、新北投站、復興崗站和萬芳醫院站。

 






在台北捷運118個站點中,藍線和棕線交會的「忠孝復興站」在2022年以23.8%的年漲幅位居第1,更以107.3萬的平均單價正式晉升單坪百萬俱樂部一員。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忠孝復興站位於台北市著名的東區商圈內,區域中不少潮流服飾、特色小店,引領台北街頭時尚;也有許多娛樂場所和異國餐飲,蘊含豐沛的商業活力。



雖然東區商區一度因為信義計畫區的崛起和西門町商圈的復興而沉寂一段時間,但是隨著在地團體以及政府的努力下,透過活動和市集成功吸聚人潮。未來大巨蛋商場開幕,更有望帶動東區商圈進一步蓬勃。



因此忠孝復興站的房市依然相當熱鬧,除了有「台北之星Diamond Towers」、「連雲玥恒」等指標建案外,還有許多公辦都更案正在進行,這些建案紛紛站上每坪200萬俱樂部,房價年漲幅位居第1有理可據。



房價年漲幅位居第2的是位於捷運綠線上的北門站,2022年平均單價72.6萬元,年漲幅23.8%。陳金萍表示,北門站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是台北市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在清代時期,此處為通往台北府城的交通要道;到了日治時期則成為鐵道部用地,改稱「臺北工場」,作為鐵道車輛組裝、維修保養用地。



從清代時期就作為台北的交通門戶,北門站迄今在交通上仍有獨到的優勢。不僅離台鐵、高鐵、客運轉運站僅一站之隔,北門站還能連接機捷,迅速抵達桃園中正國際機場。除了交通利多外,在生活上,北門站北接大稻埕的迪化商圈,南臨西門町商圈,也具備良好機能。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為了重塑北門意象、提升西區產業發展,提出「西區門戶計畫」,內容涵蓋文化資產活用、公共環境綠化與整備、以及包含「台北雙子星」和「明日台北埕」等重要的開發案,不僅將會有大量企業、商場進駐,也有眾多住宅建案推出,有望帶動整個西區翻轉,未來發展不容小覷。



名列第3和第4的站點皆位於北投地區,分別為紅線的新北投站和復興崗站,房價年漲幅有21.2%和21.0%。陳金萍表示,北投地區受惠於俗稱「北士科」的北投士林科學園區議題,近1年來房價有明顯上漲。



雖然新北投站和復興崗站,比起明德站或芝山站等站,距離北士科較遠。但是相較明德芝山動輒60、70萬元起跳的房價,新北投站和復興崗站在2022年分別只有51.9萬元和46.7萬元,房價相對親民。而基期低也是近1年來房價漲幅快速的原因,未來仍有可能繼續攀高。



至於第5名,則是位於文湖線上的萬芳醫院站,單價年漲幅也有18.9%的好表現。陳金萍分析,文山區是台北著名的文教區,環境清幽、文教氣氛濃,居住品質相當良好,區域內還有醫院、運動中心、圖書館等重要公共設施。居住機能上的優勢,也讓萬芳醫院站在短短1年內,平均單價從49.7萬元上漲至59.1萬元,直逼大安區麟光站的單價水準。



陳金萍表示,逐捷運而居已是許多大台北地區居民的擇屋原則,若是能搭配捷運站周遭的房價漲幅加以判讀,更有機會為自己找到便利又有保值能力的房屋,不失為一種好的找房方式。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這些因素使然 房租指數再創新高2023/04/14發佈
▲近9個月的租金指數年增率都超過2%,反映租金不只漲不停,且最近9季租金上漲還有加劇的趨勢。(圖/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根據主計總處統計,租金類的房租指數最新3月為103.25,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且近9個月的租金指數年增率都超過2%,反映租金不只漲不停,且最近9季租金上漲還有加劇的趨勢,所幸政府積極推動租金補帖,希望可以降低租屋一族的租金壓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租金持續走揚與許多外在因素有關係,包括市場需求穩定,另外,房價上揚後屋主也會反映在房租上;此外,近期則是通膨與電價上揚等預期,也可能導致租金往上走揚,再加上現在房價水準高,也可能排擠部分民眾往租屋市場移動。



升息過後也會導致房東的成本增加,雖然房東不能無故漲價,但租約到期後的重新續約或招租,的確可能會造成租金走揚;在政策上,政府提供租金補貼措施,無形中增加了租客的租金承擔能力,也有可能讓房東調漲租金。



曾敬德也指出,租金上漲由眾多因素引起,包括房地產供需失衡,房屋供給量不足,尤其是都會區人口密集,供需失衡推動熱門地段租金,另外像是通貨膨脹,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租金也會相應上漲,因為房東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來維護房產等,都可能推升租金走揚。



主計處統計,3月居住類租金指數年漲2.30%,主因住宅維修費、房租及家庭用品分別上漲 3.07%、2.32%及1.86%所致。曾敬德表示,現在房貸利率已經上漲至2%以上,以前超低利的環境,房貸利率可能只有1.35%,但年租金可能是房價的2%,明顯買比租划算。



但現在房貸利率已經超過2%,但年租金可能也是房價的2%,買比租划算的優勢消失,升息與高房價也可能讓部分購屋人延緩購屋,選擇先以租代買,無形中也對租金帶來支撐。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不起也租不起! 租金指數連9月年增率逾2%2023/04/14發佈
主計總處統計,租金指數年增率都超過2%,且連9季租金上漲。(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租金類的房租最新指數,今年3月飆升到103.25,創下歷史新高,近9個月以來的「租金指數」年增率都超過2%,反映出租金只漲不跌,而且連9季租金上漲。



3月居住類租金指數年漲2.3%,最大原因是住宅維修費、房租及家庭用品導致。房仲分析,過去房貸利率1.35%來算,年租金是房價的2%,明顯買比租划算。



 



但現在房貸利率超過2%,年租金可能也是房價2%,不但買房的優勢消失,升息與高房價,也可能讓部分購屋人降低購屋意願,弱勢族群買不起,可能也租不起。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冷颼颼!外資看壞投資年減逾4成 眼光轉向海外這兩處2023/04/14發佈

國內房市去年開始轉冷,就連外資也看壞房市,投資金額驟減。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去年核准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不動產業金額約3.66億美元,相較2021年的6.53億美元,減少44.0%,但投資金額仍高於2019年,即疫情爆發之前。專家分析,隨著國際局勢動盪、兩岸關係緊張,且升息增添變數,讓投資人將眼光瞄準日本及東南亞。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統計,12年來核准華僑及外國人來台投資不動產業金額,2013年到2015年間,是國內不動產市場前一波高點,每年都有逾4.8億美元的投資金額,但2016年房地合一稅登場後,投資金額驟減至3.17億美元。



 



 



未料,房市在隔年谷底反彈,2017年投資金額高達7.17億美元,創下近12年來新高,之後連續2年下滑,到了2019年僅2.81億美元,比房地合一稅上路當年還低;在2021年上揚至6.53億美元,直到去年又大幅緊縮。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不動產業包含不動產開發、經營及管理,由於國際間流動愈趨頻繁,除了外國人、海外投資人或企業透過國際相關業者進行不動產投資或管理,國人也對海外不動產有濃厚興趣。



 



 



郎美囡指出,2021年全球主要國家房地產價格皆因疫情資金潮帶動而價量齊揚,隨著各國陸續升息、推出調控房市政策,以及國際局勢動盪等多項因素衝擊全球經濟,未來不確定性大幅提高,而去年全球主要國家升息因應通膨,連帶造成各國不動產價量震盪,不免讓投資人及相關業者態度轉為保守。



 



 



郎美囡分析,儘管國內去年不動產市場相對平穩,但兩岸關係緊張再次挑動投資人敏感神經,國人興起投資海外不動產熱潮,除了日本房地產,東南亞不動產也重起爐灶。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外國投資者包含外商、僑外資等,在房地合一稅將外國人納入高稅率族群後,海外買家購買房地產現貨相對保守,近幾年不少台商返台,因應高資產族群需求所成立的家族辦公室也成為新顯學,面對政經動盪與不可確定的未來,不動產業會進入新局面。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3月住展風向球分數較2月彈升 對應燈號維持綠燈2023/04/14發佈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2023 年 3 月分數攀至 48.1 分,分數較 2 月的 42.1 分大增 6 分,對應燈號維持綠燈;與去年同期的 48.7 分相比,分數減少 0.6 分。主要原因在其中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獲分數上升。



住展指出,風向球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三升、二平、一降」,其中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分數上升,議價率、成交組數分數持平,待售建案個數分數下滑。



住展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新案相繼進場,3 月北台灣房市來人量再提升,可因多數新案價位仍高於消費者預期,整體市場買氣平淡,僅部分個案因廣告量較大或區域供給偏少等原因,銷售表現較佳。



進入房市傳統推案旺季,推案量明顯增長,今年 3 月北台灣預售屋推案量約 2400 億元,大台北預售屋單一案量逾 15 億元以上的指標案有台北市 - 中山「忠泰世界廣場」、內湖「興富發 T1」、松山「京華廣場」、北投「家居安曼」及「玖原和美」、大安「鑄慕」;新北市 - 中和「楓韻元山居」、淡水「佳瑞心公園」及「山河帝寶」、土城「皇翔 MRT」、汐止「東煒大局」等案。



桃竹地區 3 月單一案量逾 15 億元以上的指標案為桃園市 - 中壢「寶台 ‧ 未來」、桃園「明築輝皇」、龜山「富堡菁英滙」,以及新竹市 - 北區「鴻萃」及新竹縣 - 竹北「富來. 御川」、竹東「善藝」等案。



3 月北台灣完工釋出的新成屋戶數也成長至 250 多戶,但無單一案量達 15 億元以上的指標建案。



成采錡表示,新建案遍地開花,卻也有業者急踩煞車、放緩推案步調,原因包括建案尚未通過預售屋契約備查、開價遲未定案等,預估約有 800 億元案量會錯過今年的 329 檔期。



儘管部分新案延遲進場,3 月線上待售的住宅建案數量仍增加,已達 1170 個。 


資料來源:住展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452454最後頁
共4823筆/共483頁
聯絡資訊
地址:高雄市岡山區河堤路一段180號
電話:07-6231999
07-6231999客服電話
傳真:07-6232999
網站QR Code
http://www.高雄廠房土地租售專家.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247,605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不動產買賣交易,房地合一稅,交易流程注意-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